编者按:9月5日,水利部松辽流域节约用水工作座谈会在佳木斯市建三江召开。来自辽宁、吉林、内蒙古、黑龙江水利部门四十余名代表,现场观摩了建三江分公司青龙山灌区内浓江、前进、七星农场现代化、标准化、智慧化运行管理模式并举行座谈。水利部全国节约用水办公室主任蒋牧宸出席会议并讲话,水利部松辽水利委员会副主任郑维立主持会议,省水利厅副厅长吴志宏,省节约用水办公室、省水科院有关同志参加会议。省水科院通过多媒体和平面两种宣传形式,系统展示了黑龙江省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发展及取得的成果。
三江平原因水而生、因水而兴。新中国成立以来三江平原水稻灌溉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涝渍治理阶段、以稻治涝阶段和“三水共治”阶段。三江平原水稻灌溉技术的不断发展,离不开水利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建院以来,省水科院始终致力于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研究,依托三江平原大力示范推广应用,为三江平原水稻灌溉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科技保障。
——涝渍治理阶段(1956-1995年)。为解决当时三江平原涝渍耕地治理技术难题,省水科院前身省水科所成立了三江研究室,以杨培枢为代表的老一辈水利专家们,在三江平原腹地宝清县开展涝渍耕地治理技术攻关。依托中日合作“中国三江平原农业综合试验站”项目,研究水稻浅晒浅和浅晒深浅灌溉制度,探索构建了地面水平排水技术及配套工程模式,为寒地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发生、发展奠定了基础。
——以稻治涝阶段(1996-2017年)。积极探索农田涝区治理技术攻关,提出水田基于地表地下联合排水技术、旱田基于“沟、管、缝、松”耦合技术的涝区治理模式,开展大型灌区节水技术示范以及水稻灌溉用水定额试验研究。2004年省水利厅引进河海大学彭世彰教授团队水稻控制灌溉研究成果,联合全省22个灌溉试验站进行了本地化适应性与创新研究,建立了寒地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模式,在三江平原各个农场得到广泛推广应用。
——“三水共治”阶段(2018年至今)。2018年以来,省水科院积极与建三江分公司开展联合攻关,依托青龙山灌区工程带科研项目,深入开展“三江平原青龙山灌区多水源联合调度研究”,提出了灌区地表水、地下水、雨洪水联合优化利用模式,建立了规模化格田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集成应用模式,在七星、前进、二道河等9个农场推广应用。
在将近四十年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关过程中,省水科院围绕寒地水稻控制灌溉条件下作物需水规律、灌溉制度、抗逆性、节水增产提质效果和寒地冷害防范措施等五个方面建立了基础理论和推广应用技术模式,寒冷地区应用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的可行性得到证明。实践证明:寒地推广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可以达到小幅增产大幅节水的效果,节水可达20%-40%,每亩可节水60-120立方米。期间,编制发布了《寒地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规范》(DB23/T 1500-2013)地方标准和《三江平原水田节水灌溉技术规范》(Q/DBHZZ 0010-2024)。多项研究成果获得奖励,其中,2014年,“寒地水稻控制灌溉技术模式研究与应用”荣获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省水利科研成果继1986年间隔29年后,第二次荣获的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018年,“寒地水稻控制灌溉技术推广应用”又荣获了中国农业节水和农村供水技术协会2016-2017年度农业节水科技奖二等奖。2012年5月2日,李国英部长为专著《寒地水稻控制灌溉理论与应用》作序,指出我国水稻灌溉节水潜力很大,从某种意义上说,抓住了水稻灌溉节水就抓住了农业节水的关键。强调黑龙江省开发寒区水稻节水灌溉技术研究与推广将是实现该省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的有效措施,也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
此次水利部松辽流域节约用水工作现场会上,省水科院农业水利研究所通过视频、PPT、展板等多种形式,在浓江农场高效节水示范区、前进农场数字灌区示范区、七星农场万亩大地块现场就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发展过程、三江平原水稻灌溉发展各个阶段科研支撑、推广应用情况作了详细介绍,座谈会上以“大力实施水田控灌技术 助推农业节水产业发展”为题做了农业节水先进经验典型交流。
未来,省水科院将持续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和关于治水重要论述,按照水利部党组、省水利厅党组关于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重要决策部署,深入学习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五部委《关于加快发展节水产业的指导意见》,聚焦李国英部长关于农业节水新要求,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等项目,在三江平原持续开展技术攻关,积极推动农业节水技术精准匹配和供需对接,持续稳妥推进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及系列产品推广应用,以节水科技创新驱动现代大农业,打造更加稳固安全的“大粮仓”。